欢迎光临KOTOO财情




大型社群媒体当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社群媒体

2025-01-22 268

近来,社群媒体渐渐被发现不纯粹是人们用来社交的地方,更是业者经营的注意力经济“资讯工厂”,原来“自媒体”不是自己的,因而有志之士提倡起名为 IndieWeb 的运动。

Facebook 等社群媒体刚兴起时,正值笔者一代刚出社会甚至还是学生的时候,web2.0 的未来似乎无限美好,我们有无穷无尽的精力来探索,有了它们,人与人的交流似乎变得容易,千里之外不相识的人们也能成为“朋友”;然而现在许多人在职场已成为社会中坚,有自己的家庭、有工作责任要担负,注意力有限,手机不断叮咚叮咚提醒你社群媒体又有各种新发文企图吸取你注意力,这实在让人越来越疲惫啊!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和其他社群媒体平台无不努力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似乎侵蚀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开始发现不但自己的隐私被忽视、公民凝聚力被削弱,还越来越容易感觉杯弓蛇影而做出不好的决定。好像不是我们在使用社群媒体,而是被社群媒体操弄,算法决定我们在哪个同温层因此看到什么样形态的发文,为了加强我们某个欲望,特定类型发文、讨厌的广告甚至是假讯息、假新闻不断出现,使我们很担心,世界是不是要垮了?国家是不是要完蛋了?(也可能是国家真的要完了,但一直看到世界太平的“平行世界”发文)使我们在真实生活变得时而急躁、时而忧心忡忡,然后 Facebook 等社群媒体公司搜集我们各种反应的大数据,把我们的注意力情报“贩卖”出去获利。

最近几个月,一些大型社交媒体公司终于开始寻找改善之道。Facebook 和 Twitter 承诺要进行各项改革,今年 3 月,Facebook 创办人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宣布一项计划,打算将点到点的加密通讯施加到平台;此外,同月略晚,他还提议建立一个第三方小组,为“可接受内容”制定标准。大约在同一时间,Twitter 的创办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带着公司首席律师之一到知名脱口秀演员乔‧罗根(Joe Rogan)的 Podcasting 节目,详细解释该平台对不断发展的封禁使用者标准。此外,立法者也参与其中,美国联邦参议员伊丽莎白‧华伦(Elizabeth Warren)分享支解 Facebook 等科技巨头的计划;欧盟更是全面提出一般资料保护规则(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该法规制定了侵略性罚款,以强迫各公司必须更保护用户隐私。

但是这些方法假设社群媒体的改革必须涉及律师、专家和-专员,过程会非常繁复冗长,只能是渐进式改变。然而有些人对于改革有不一样的想法,一群松散的开发者和技术乌托邦人提出“IndieWeb ”的运动,也就是“独立网站”的概念。

核心问题:服务器是谁的?

IndieWeb 的提倡者对当前社群媒体危机有非常直接的分析,他们直指核心问题探究起:“谁拥有服务器?”我们在社群媒体网站的大部分活动都发生在该社群媒体公司的服务器,而营运服务器需要花钱,你不用付钱却能使用该公司的服务器?羊毛毕竟出在羊身上,该公司必定要找到方式从你身上“提炼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竭尽脑汁研发大数据来实践“大规模价值提炼”,但这就直接导致目前各方正在努力解决的隐私问题,以及以工程技术制造出的成瘾问题。

更进一步,IndieWeb 提倡者认为:言论自由也会受到服务器所有权的箝制。当你的上线活动完全局限于社群网站时,就好像被困在四面都是围墙的和平花园里,你最终会使用有利于这些社群媒体所有者的界面,被迫选择技术哲学家杰伦‧拉尼尔 (Jaron Lanier)所谓的“多选身份”(multiple-choice identities)──你主动将自己“标准化”成特定分类,好比说“男性、30 岁、异性恋、喜欢吉他、政治上是自由派……”Facebook 和 Instagram 这类网站就鼓励你顺从这样的机制,这样才好被分类(也就是同温层),你的数据才好容易处理和“货币化”。某种程度来说,你变成“资讯工厂”的一个生产工人,而不是试图展现自我与跟他人互动的真实人类,此外,更不用说社群媒体在进入某些集权国家时可能进行争议很大的“自我审查”。

▲ 在 Facebook 投放广告是“分类货币化”的行为。

说回 IndieWeb 运动,自己拥有服务器主机这个观念其实不新,反而很古老,在 Web 2.0 尚未兴起前的互联网时代就是去中心化,拥有自己的服务器还是许多网络技客的人生目标呢!然而传统的单站式网站当然不敌后来兴起的诱人社群网站而渐渐消失。所以,不只是自有服务器,架网站还必须有类似社群网站的要素与魅力,也就是说看起来统一而集结起来,实际上却是分散化的!于是,IndieWeb 运动的几个分支就开发出自己的分散化社群媒体平台,他们认为这样的平台将保留社群媒体的优点,又不会有既有社群媒体的缺点,这样再造的社群媒体不那么公司化且更人性化,你在上面发表的内容,不会有人试图用你的数据获利或利用你的注意力。

目前受欢迎能自建服务器的社群媒体有两个:Micro.blog 和 Mastodon 。

▲ Micro.blog 时间线抓图。(Source:Micro.blog)

Micro.blog 是由美国德州奥斯汀的 IndieWeb 开发者曼登‧里斯(Manton Reece)推出的服务,在 2017 年 Kickstarter 发起群募成功,乍看 Micro.blog 很像 Twitter 或 Instagram ,一样可以追踪使用者、查看时间线(timeline)发文、回复等功能。

尽管界面很熟悉,但每个发表到 Micro.blog 的人之“网站”本体其实是在 Micro.blog 服务器托管的,也可能是放在使用者自己的服务器,也就是说 Micro.blog 这个软件其实只是“聚合器”,把很多使用者的内容整合在单一屏幕画面上方便观看。所以每个使用者真实拥有他们所写的内容,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包括同时将自己文章发表到其他竞争性的聚合器。IndieWeb 开发人员把这像的行为称为 POSSE──“在您自己的网站发表,在其他地方联合”(Publish On your own Site, Syndicate Elsewhere),这鼓励竞争和创新,容许使用者自己“用脚投票”,比方说哪一天如果里斯开始积极收集使用者大数据,要做邪恶应用,又或者其他服务商提供更丰富的功能,使用者可以毫不费力地切换到其他的聚合器,不像当前的既有社群媒体的使用状况──一个平台再怎么恶劣,就因为它拥有你所写的所有内容,你就离不开它,只能让它尽一切可能利用你的数据和注意力。

另一种流行的 IndieWeb 服务是笔者曾经介绍的 Mastodon(乳齿象)。它介于集中式和分散式社群媒体中间。界面看起来像是豪华型的第三方 Twitter,Mastodon 最大的特色是,任何人都可以下载 Mastodon 服务器软件来安装,自己营运特定服务器(Mastodon 术语叫 Instance“站台”),开放其他人来申请账号。然后不同的 Mastodon 站台能联合起来互通有无,变成“联邦”,比方说笔者在 g0v.social 的站台上网,可以跨站台追踪 queer.party(注:截稿时网站连不上)上面有兴趣的使用者,看他的发文。

▲ g0v.social 的进站台登入画面。

更有趣的是,每个 Mastodon 站台都可以设置自己的规章──格式、可接受的发言尺度,隐私条款和其他问题。例如 infosec.exchange 站台(主要是资安工作者的群聚地)的规章强调做人要文明“不要当混蛋”,而 queer.party 站台(同性恋者的站台)允许“对工作不安全”的内容,而 g0v.social 的规章就单纯多了,基本上就是不违反台湾法律即可,使用者可按照自己的取向选择站台。

大多数 Mastodon 站台都很小,通常每个站台只有数千名使用者,且大家集资维持这个小小的站台,因此感觉与大众社群媒体很不一样,主要是相同类型的人自己集资维持站台,例如 pawoo.net 就是 Pixiv 网络绘师社群的站台,在里面可以尽情发表画作(不过联邦的其他站台并不一定可以接受,例如说有些站台不能接受“万恶的幼女图”,所以某些作品可能无法传出去); sunbeam.city 是诉求推广“太阳叛客” (solarpunk )运动的地方,就是关于它的文学、画作等科幻协作,或者是一些政治/心理学的探讨。相对的,今天 Twitter 已经发展成一个用户似乎迫切需要关注的地方,例如说对有影响力的人大喊大叫之类;Mastodon 则是非常分众、多样性且自由化的地方。

▲ 欣赏一下 sunbeam.city 一位太阳叛客的公开页面。

IndieWeb 好?还是“帝国型”社群媒体好?

Facebook 的马克祖克柏呼吁建立第三方审核组织,反映了仅凭其公司的能力,很难提出一套能够让超过十亿用户都满意的社群指导方针,而 IndieWeb 由于是草根性以基层社群自发组织起来,就不太有超大型集中式社群媒体的困扰,也不会因为人爆多导致服务品质下降,且不受少数大公司控制,利用用户注意力牟利的动机也就少了。

更进一步,大公司营运的社群媒体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受国家力量箝制?这个问题在集权国家里尤其严重,大型公司营运的社群媒体,会配合国家力量限制言论自由,比如说中国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有人发表文章,只要被判断含“不合宜”的字句例如“小熊维尼电影上映,维尼好好笑啊”,可能微博账号就被删除,发文者也有被逮捕的危险。

俄罗斯的 vk.com 是模仿 Facebook 的社群媒体网站,在俄罗斯等使用俄语的国家是最受欢迎的社群媒体。VK 本来就自由奔放,2010 年还掀起茉莉花革命,然而也让俄罗斯-紧张起来,VK 创办人杜洛夫(Pavel Valerievich Durov)一次又一次公开拒绝-要控制 VK 的要求,然而经历一连串事件以后──公司股份被稀释、警方破门“查水表”等,VK 在 2014 年被收归俄罗斯变成国有企业。

在上述这样的国家要享有言论自由,安全地互通有无“真正的资讯”,像是 Mastodon 这样的 IndieWeb 就是很好的选择,当然像是 Facebook 等社群媒体管控出问题,不敌俄罗斯或中国以国家级的人力洗入大量的假讯息、假新闻,而让我们很难好好交流事情时,推荐人使用 IndieWeb 也是不错的选择。

注:杜洛夫后来离开俄罗斯,创立了知名以加密闻名世界的 Telegram 即时通讯软件(类似 LINE ,但是加密强,拒绝被任何国家体制控制)。

不过呢,IndieWeb 目前缺乏精心设计的上瘾性──当初促进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服务兴起的诀窍,所以应该不会一瞬间风行草偃;而使用者自己是否能觉醒,也是一个课题,自己的资讯接收是否被精心控制了?自己许多“贡献”是否只是为社群媒体公司作嫁?目前看来 IndieWeb 对传统社群媒体并没有取代性,应该会并存相当时间。不过看到本文的你,也许可以开始构思,是不是试图聚集一些共同兴趣者,来建立自己 IndieWeb 网络小城邦呢?

  • Why I created Micro.blog
  • You Are Not a Gadget: The Continuing Case Against Web 2.0
  • Can “Indie” Social Media Save Us?

(首图来源:pixabay)

2019-06-24 09:53:00

标签:   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商业产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Kotoo科技新闻网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资讯头条 Kotoo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