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一直是 MacBook 的弱项,贫弱的处理器和精美的显示芯片,完美回避了所有电脑游戏大作,不过对于偶尔想要玩玩游戏的 Mac 用户来说,可以一吐怨气的机会终于来临。如果你也想要在低规格电脑上玩游戏,一定要看看我的测试结果。
开始前要先自清一下,本文未接受任何厂商赞助,一切费用皆是笔者自掏腰包,为了满足私欲测试效能而进行。(有兴趣赞助的厂商快来联络我们!)
话说,身为苹果电脑使用者,对于游戏通常不太热衷,又或者是早已看破。因为几乎所有的高规格游戏都不会在 Mac 上开发,毕竟市场太小;其次,游戏对于性能的要求是很粗暴的,想要在 Mac 上获得与 PC 用户相近的体验,硬件成本至少是两倍起跳。
最近因为突然怀念起一款老游戏《模拟城市》,一个爱玩游戏的 Mac 用户,肯定都会准备好 BootCamp 的 Windows,满足偶尔想玩游戏的瘾头,没想到我满心欢喜的进入游戏后,才发现原来最新版《模拟城市 5》已经进化到全 3D 即时渲染,而且细节超多,根本是个放大版的模拟市民,吃效能的程度超乎预期。
我的电脑是 MacBook Air 2020 低阶版,除了选配升级 16G 内存之外,1.1 GHz 的 i3 处理器与 Intel Iris Plus 显示芯片都不以效能见长。万分痛苦的把特效全拉到最低,FPS(每秒显示帧数)始终低于 30 的情况下玩不到半小时我就放弃了。
“千错万错都是 Windows 的错!”我一边这么想,一边搜寻发现另一款非常相似的模拟经营游戏《Cities: Skyline》(天际线),它在 Steam 上面提供 PC/Mac 双平台可玩,不死心的我立马下载来玩,结果一样惨不忍睹,可以看一下这个影片。
▲ 光是要拉动、旋转画面就很吃力,缩放更是难以控制。
附带一提,在进入游戏前的读取时间大约是 3 分钟。在特效全部调到最低,关闭反锯齿、阴影、景深效果等设置下,系统监测的 FPS 大约是 20~30 之间。这样玩下去,恐怕在我有生之年,都没办法把地图盖满。
MacBook 玩游戏的 3 种方案
俗话说得好,色情与游戏是科技进步的两大动力,这次也不例外。我开始构思解决方案,最粗暴的解法就是:“买台 PC”。
▲ MacBook Air 玩游戏的 3 种方案比较。(Source:科技新报制)
组 PC 不难,问题是这台 PC 的使命只有打电动,如果规格太低,万一过阵子手痒想要玩 3A 大作,效能却又只能勉强应付,这样反而失去了价值。而且多一台庞大的 PC 放在家里,占用的空间就是一种成本。
左右权衡下,一台中高阶的 ITX 小机壳 PC 是不错的选择,搭配 GTX 2060 等级的中高阶显卡,至少可以应付未来两三年的重量级游戏也不会吃力,组装成本大约是 3 万元(不含屏幕)。
第二个解决方案是在我研究显卡时意外浮现:“外接显卡”(eGPU),运用 Mac 上的 Thunderbolt 3 接头,搭配一个专用的外接显卡盒,就可以插上任意一张显卡,帮 MacBook 加持算力。
根据国内外网友测试,eGPU 带来的效果提升非常显著,即使在外接显卡运算速度损失之下,依然可以在各种跑分测试中获得翻倍以上的成绩,当然也要归功于内建显示芯片实在太弱的基础上。
这个方案的成本是 8 千元左右的外接盒,再搭配一张显卡,从低阶的 2 千元到高阶的万元等级,可以自由选择,未来也保有升级弹性,另一个好处是在执行影像处理软件时,也能大幅提升效率。
然而,显卡外接盒的尺寸,几乎跟一台小 PC 机壳(CoolerMaster NR200P)差不多大,两个方案相比之下,eGPU 虽然只需要一半的费用,但是未来可用性又远远不如 PC,而且部分显卡可能会有相容性问题。
在考量这两个方案时,突然想起前阵子台湾大哥大发表的 GeForce Now 云端游戏应用,原理是透过超高速网络连线,将游戏需要用到的计算丢给云端服务器,再将成果回传到用户装置上,达成高效能的表现。
想要用上这个功能,首先要看游戏有没有支援,算我运气好《Cities: Skyline》有在 GeForce Now 游戏清单中,下一步就是看怎么启用。支援游戏列表可以到这里看。
实测:GeForce Now on MacBook Air
目前台湾的 GeForce Now 服务必须要是台湾大哥大 5G 资费用户才能使用,我虽然是台哥大用户,但还没换 5G 手机,难道要为了玩游戏而换手机再升级 5G 合约?这个成本比组一台 PC 还高。
好在 GeForce Now 服务有不同地区的服务供应商,这次试用的日本服务商 SoftBank,不仅没有资格限制,也没有地区限制(不必 VPN),还可以免费试用 31 天,续约费用是每个月 1,800 日圆,换算下来每个月大约新台币 500 元,假设连续租用一年费用约为 6 千元。
▲ 目前可供选择的服务商清单,这次测试的是有提供免费试用一个月的 SoftBank。(Source:NVIDIA)
注册 SoftBank 账号时要注意,姓名字段必须要填两种,一种是全形文字,可以填汉字或英文,但第二种必须要填日文假名,不过系统不会核对内容,只要是假名就行了。email、地址、电话都填好后,就是信用卡资讯,验证后就可以准备上路了。
进行游戏时,必须先开启 GeForce Now 程式,登入服务商账户后,就可以选择游戏了。目前支援的平台有 Steam、Epic Games 跟 Uplay,玩家必须透过这些通路取得游戏,才能使用 GeForce Now 游玩。来看一下透过 GeForce Now 加速后,我的游戏状况吧。
▲ 透过 GeForce Now 加速后,不但画面更精细,而且各种操控都超级顺畅。
这个顺畅的感觉,让我几乎怀疑这不是我的电脑,而且这还是特效全开的设定下,系统监测的 FPS 全程维持在 90 左右。
GeForce Now 的设定中还可以自己调整情境,如果是要求反应速度的可以选择竞赛模式、不在意延迟的可以选表现模式,硬件条件真的很烂的选效能模式,或者像我这种懒人用户就选预设的平衡模式就好。
▲ GeForce Now 内建的连线品质测试显示,带宽与封包都合格,唯独延迟还是略高,因此不建议用来玩即时对战的射击或动作游戏。(Source:程式截图)
最让我讶异的是,这是连到日本服务器,虽然我家中网速是 300M 的光纤搭配 5GHz Wi-Fi,但这么流畅的处理实在是超乎预期。
如果换成比较讲究反应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像是免费的《堡垒英雄》(Fortnite),在画面设定上就没办法全开,但依然可以全程用 FPS 80 左右的表现游玩,我甚至还成功击杀了一个线上玩家,这对于 MacBook Air 来说,简直像是做梦一样。
▲ 使用 MacBook Air 配合 GeForce Now,开启第一人称对战射击游戏 Fortnite,这是系统建议的设置,可以顺畅游玩。(Source:程式截图)
GeForce Now 在游戏中会要求玩家持续动作,实测闲置大约 5 分钟会跳出提醒,再过 3 分钟还是闲置就会强制结束游戏,以节省运算资源。此外,虽然 SoftBank 官方似乎没有写明,但单次连续游玩时间上限是 6 小时,时间到之后必须重开游戏。
这应该是 NVIDIA 避免资源被滥用而设定的机制,一般玩家要连续玩 6 个小时的机会应该不多。(不要问我怎么测出来的)
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总结来说,GeForce Now 的方案几乎是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而且服务商还在海外,如果换成台湾大哥大网络,表现应该会更好,延迟还可以更低。SoftBank 的方案没有绑约,就像 Netflix 一样,随时可以中止,但是费用也不便宜,每个月大约 500 多元新台币。目前台湾大哥大的方案,虽然需要绑约,但是有前期优惠每月 149 元,即使是无优惠的原价也只有 299 元,比起 SoftBank 便宜许多。
未来如果台湾大哥大开放了一般用户每月订阅,又可以随时取消的机制,我只需要在有想玩的游戏时再租用,玩完了就退租,相较于上万块的其他方案,确实很划算。
不过 GeForce Now 也有很多问题,首先是支援的游戏数量有限,目前最热门的 PC game 像是 LOL、PUBG 或是战地风云等,都还没提供支援;其次是透过云端开启后,以我玩《Cities: Skyline》的例子,游戏内无法自行更新,模组也不能使用。另外,云端支援的手把也有限,目前官方只列出 3 款,如果想要使用赛车套件或是飞机摇杆的玩家,就只能放弃。
整体来说,GeForce Now 是低规格玩家的一大武器,能够提供以前想像不到的体验,但对于重度玩家来说,就略显鸡肋。此外,对于网络速度和品质的要求更加严苛,测速跑不到 100M 的朋友,可以趁早死心,或是赶快升级网速。
(首图来源:NVI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