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昨日公告,旗下间接子公司日铠公司办理现金增资,由中国立讯集团全数认购,铠胜将透过日丽与立讯成立合资关系,有助拓展中国业务。此举显现立讯持续扩张其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红色供应链,鸿海则是稳扎稳打,除了巩固原有的代工业务外,也积极发展电动车(EV)、数位医疗和机器人三大应用,借由转型升级策略,拉大与立讯之间的差距。
鸿海开始拓展多元市场,立讯仍着重代工业务
鸿海从 2019 年开始实施转型,并拟定 Foxconn 1.0、Foxconn 2.0,以及 Foxconn 3.0 擘划整体集团发展。为此,鸿海成立鸿海研究院,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鸿海研究院是集团迈向 F3.0 转型升级之路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强化鸿海技术与产品创新,从过去“劳力密集”升级至“脑力密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刘扬伟强调,未来鸿海有三大布局方向,分别是电动车、数位健康和机器人,而半导体、量子运算、5G、人工智能等技术,都会围绕着这三大应用为主。研究院专注的是未来 3-7 年的前瞻技术研发,鸿海 2025 年要达到 10% 毛利率的目标,和研究院技术发展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鸿海开始步上转型之路,且公司的营运风向也逐渐改变;从原本着重收入成长,转变为重视营收成长。鸿海开始从原本以 iPhone 为主的消费性业务,逐渐向外扩张,发展汽车、半导体、数位医疗、服务器等新业务,以实现长期成长,让鸿海从代工、制造,转型成科技的鸿海。
▲ 鸿海研究院是鸿海转型升级一大关键。(Source:鸿海)
至于立讯,一开始的主要业务是互联解决方案(Interconnectivity Solutions),在苹果业务方面,除了供应 Lightning 之外,立讯于 2015、2016 年开始扩大苹果产品组合,提供众多苹果相关零组件,像是无线充电、声学、触觉模组等。
而自 2017 年以来,立讯开始切入 AirPods 供应链,根据摩根大通(小摩)预估,目前苹果业务占立讯总销售额的 80%,其中大部分业务是 AirPods 组装。不过,立讯显然不甘于此,计划持续壮大其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并将目标锁定在 iPhone 的组装上,且动作频频,像是去年收购纬创在中国昆山的工厂,以及近日增资铠胜等。
小摩指出,在过去两年,中国的 EMS 公司,特别是立讯,已经积极进军苹果 EMS 领域。苹果的组装业务仍会在未来几年为立讯带来明显的营运成长,原因包括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成长强劲、Airtags 中的新品、收购纬创昆山工厂抢食 iPhone 业务,以及原有的连接器、Lightning 和零组件业务。
电动车进展突飞猛进,鸿海无惧立讯追赶
面对来势汹汹的立讯,鸿海则是稳扎稳打,凭借其原有的技术、环境及客户关系等优势,以及转型策略,期能借此拉开与立讯的差距。首先,目前立讯尚未传出正式拿到 iPhone 订单的消息;而刘扬伟也曾说,鸿海跟客户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除了持续努力外,在新技术也会持续领先,这是未来不变的对策。
其次,透过 F1.0、F2.0 及 F3.0 转型策略,鸿海更为未来营运开拓了新的方向;特别是在电动车方面,鸿海自 2020 年宣布推出 MIH 平台后,旋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目前鸿海 MIH 联盟成员已突破 500 家,当中不乏 Arm、Siemens Software、GuardKnox、DRIMAES、ST、高通、联发科、TI 等国际大厂;而首款 EV Kit 工具平台,也计划在 1 月底正式公布,2 月开始接单,4 月底开始对外交货。
▲ 鸿海 MIH 联盟成员至今已突破 500 家,持续茁壮。(Source:鸿海)
同时,鸿海也与拜腾、吉利控股等汽车业者达成合作关系,共创电动车生态圈,借此打造全新的电动车代工模式,向创新高效的制造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加速转型,为汽车的电动化、智慧化、网联化等,提供一站式服务,
而由鸿海与裕隆合资的鸿华先进,未来则将锁定电动车、次系统事业、技术服务等 3 大事业;其中电动车事业以开放平台为基础,延伸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鸿华先进表示,日后会以现有平台作为技术延伸并开放给产业伙伴,这些伙伴可共享鸿华先进开发成果,后续将结合联盟伙伴开发研究。
不可否认的,立讯确实靠咬苹果越长越大。但业界人士分析,相较于鸿海,立讯目前业务仍偏单一化,依旧是以代工、制造为主,且有过度依赖苹果的情况。相较于立讯,鸿海则已开始开拓消费性电子产品之外的多元业务,像是电动车布局正持续壮大中,而数位医疗、机器人等领域,鸿海也预计在日后陆续发布相关成果。而这,不仅是鸿海未来达到毛利率 10% 的关键,同时也是拉开与红色供应链差距的关键利器;小摩也指出,面对红色供应链进攻,未来鸿海的发展重点在于毛利率的成长,透过提高效率、合理化投资等方式进行改造,提高毛利率,并找寻多元化的成长来源。
(首图来源: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