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皮、人造奶、人造肉……过去数年,随着技术成熟,各类“人造物”不再是新鲜话题,商业层面也有许多应用。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人工心脏”,大概会觉得不可思议。
原来心脏也能人造吗?还真的可以。
人工心脏的起点比我们想像早不少。1982 年 12 月,名叫克拉克的心脏病患者就植入历史第一颗人工心脏 Jarvik 7,并成功活了 112 天。临床结果也证明,靠完全人造的机器模拟心脏机能并非不可能。40 年后的今天,已有上千例心力衰竭晚期患者,靠人工心脏维持生命。
不过患者的选择并不多,至少 2021 年之前,全世界仅 Syncardia 一家公司获得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监管部门批准,可在三地开展人工心脏商用。
新挑战者为法国医疗设备公司 Carmat,最近宣布,旗下人工心脏产品已获得欧洲监管机构批准,将在 2021 年第二季登陆。
为什么开发人工心脏的公司如此稀少?开发这类人造物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一般人好奇的问题。
百万元换心,还是人造的
据介绍,Carmat 生产的人工心脏由生物材料制成,模拟心脏两个心室、两个心房、四个瓣膜,同时还有感测器、锂电池等组件,根据人体活动变化,自动调节血液流动速率。
但这颗“心脏”重量也比正常心脏重 3 倍,目前只适用体型较大的人。如此科幻的产物,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这还得回溯到 1993 年。名叫 Alain Carpentier 的法国心脏专家萌生开发人工心脏的念头。为了达成目标,他需要对尖端技术非常了解的帮手。
Alain 找到军火公司 Matra 创始人 Jean-Luc Lagardere,两人一拍即合,随即动用原本制造导弹的实验室和工程师资源,开始研发人工心脏,并逐渐发展到现在的 Carmat 公司。
2013 年,Carmat 进行第一例人工心脏入体试验,这也是首个用于替代真实心脏的人工心脏。这还没结束,直到 2020 年 12 月,Carmat 的人工心脏产品才获得欧盟 CE 认证,正式走向商用。
也就是说,从提出人工心脏概念,到真正研制成品,再到上市,就花了 Carmat 快 30 年。持续投入,加上超长研发周期,真正做出人工心脏的公司,的确凤毛麟角。
目前 Carmat 计划先以患者数量较多的法国和德国为重心,随后再扩展至欧洲前五大国。据 Carmat 首席首席执行官斯蒂芬‧皮亚特的说法,光是欧洲地区,就有约 2 千名患者在等待心脏移植手术,而他们都是人工心脏的潜在客户。
更大的问题在于价格。目前一颗人工心脏单价非常昂贵,约 15 万欧元(约台币 500 万元)。但高昂的成本面前,仍然有不少人愿意抛弃“原装心”,把人造物放进体内。
因为很多时候,这可能是延续生命的唯一选择。
人类造心脏,不是长寿用的
安装人工心脏过活的人,大部分都有心脏衰竭的毛病,这也是目前人工心脏主要客群。
先了解心脏衰竭,什么是“心衰”?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生命得以维持的重要特性,就是拥有正常的循环系统。至于心衰,简单说就是心脏功能异常,没有足够“力气”满足血液输送要求,出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治疗心衰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如果是早期心衰,那么靠调整作息、服用药物都能有效缓解,可一旦进入晚期,只能动用外部手段拯救心脏。
方法之一就是心室辅助装置,相当于为心脏装“水泵”,并与外部电源连接,心脏泵高速旋转的转子就会产生压力,帮助心脏完成血液循环工作。
严格来说,心室辅助装置并非严格意义的“人工心脏”,因并不需要把原有心脏摘除,仅是个“配件”。如果患者病情再严重,发展到双心室衰竭,单颗心室辅助装置也很难达到治疗效果了,此时就真的需要考虑“换心”。
问题就在于,到底是换真正的心脏,还是人工心脏。
▲ 截至 2015 年,国际心肺移植协会记录的心脏移植数,北美、欧洲占大部分。
心脏不会平空生出,有人要“换心”,也得有人“捐心”。
按照 Carmat 数据,目前心脏衰竭至少影响全球近 2,600 万人,但相对的,每年心脏移植手术仅 4 千至 5 千例,也就是说供给远低于需求。
没有足够心脏,意味着很多人得在生死边缘等待数月或数年,才能获得移植机会,有人移植前就抱憾离世。这也是需要人工心脏的原因之一。因心脏移植前,哪怕是“假心”,也有机会延长患者生命。
人工心脏的运作机制和很多人想像不同。至少现阶段,还无法像《钢铁人》,直接在胸口装上微型核聚变反应堆,获得接近无限的能源。
上图才是现实的人工心脏,更像外插管设备。如果你好奇医生怎么把它植入人体的,可看看这影片。因画面太血腥,不建议吃饭时欣赏。
▲ 两个人工心室需要穿过人体,连接到体外空气泵。
上图是 Syncardia 的人工心脏产品。白色块状物就是植入人体的“心脏”,相连的管线会穿过胸壁,与外部便携式空气压缩机连接,让人工心脏完成舒张和收缩工作。
单看构成,人工心脏和前文所说的心室辅助装置类似,但人工心脏设备的体积明显更大,更重,光空气压缩机就重达 6 公斤。
关键是不管患者去哪,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都得带着这个巨大的“移动电源”,并忍受设备发出的噪音。
2015 年,The Verge 曾报导植入“人工心”患者的生活,有这段描述:
史蒂夫‧威廉姆斯时常需要有人陪在他身边,一般都是他的妻子,防止机器故障;他需要永远和电源包或电源保持连接,同时得服用大量血液稀释剂确保体温;他不能泡水,不能去电影院,也很少去公共场合,因为背包里的空气泵会一直发出声音。
某种程度说,当患者植入人工心脏,电子仪器也成了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永随身边。
人工心脏能永久植入吗?
电脑图形渲染领域,光线追踪技术往往视为“圣杯”,因可为虚拟世界带来接近现实的光影效果。人工心脏同样也是医疗界圣杯之一。毕竟人造器官本就是看似不可能的事,心脏更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
现阶段,人工心脏更当成“移植前过渡设备”使用,而非完全取代人体心脏,永久性植入。
单说产品本身,人工心脏也是布满高精密度元件、通电才能使用的电子设备,使用周期和故障率这些问题也很难避免。
试想假如人工心脏完全取代人体心脏,却故障了,就跟电脑当机差不多,如果来不及补救,人就走了。
2016 年,Carmat 开始的 4 例临床试验还真就出现类似的问题。其中两名病患因血液渗入人工心脏的驱动液,造成电子装置故障,导致患者死亡,一度让 Carmat 暂停人工心脏临床试验。
按照现有纪录来看,人工心脏能让患者生存的天数也难以保证,既有坚持 1~2 年的,也有只活两三个月的案例,时间不固定,不少还是因感染等并发症去世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抱着风险,植入这些人造物呢?
这还是个人抉择。若生死关头,一个选项是直接等死,另一个选项是暂时植入人工心脏,继续活下去,等着心脏移植,你会选哪一项?
▲ 81 例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患者,移植后一年存活率为 70%,未接受人工心脏的 35 名对照组患者,一年后存活率为 31%。
据统计数据显示,“过渡疗法”的人工心脏,的确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且大部分人都能坚持等到心脏移植手术。
为患者创造活下去的机会,而不是真的改用机器心脏,才是现阶段人工心脏的真正价值。
或许终有一天,人类可解决所有技术问题,研发出永久性且没有副作用的人工心脏。等到那个时候,是否也意味着我们能靠“机械心”长生,甚至永生?
当死亡不再是生命终点时,才能再讨论技术不朽。
(本文由 爱范儿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pixabay)
延伸阅读:
- 能随孩子成长的“人工心脏瓣膜”,将造福“先天性心脏病”的孩童
- 3D 打印技术造出世界首个软件人工心脏,能跳动半小时
- 完全人工制造的心脏,离我们已经不远
- 受光线驱动的机器
2021-02-21 16:05:00
标签:   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商业产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Kotoo科技新闻网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