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KOTOO财情




每五双就有一双出自它,全球足球鞋大王解密

2024-11-28 221


当你既是非本行出身,市场又较晚起步,如何以后进者之姿,在某个领域做到全球第一?

这段叙述,正是全球最大足球鞋代工厂志强国际的缩影。

志强去年营收达 135 亿元,市面上每 5 双足球鞋,就有 1 双出自它之手,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它的品牌客户包括 Adidas、Nike、Puma 和迪卡侬等,即便 2020 年因为疫情关系,各国运动赛事纷纷取消,让专业足球鞋成为“鞋业重灾区”,各品牌的足球鞋业绩平均衰退 39% 到 46%,志强却仅衰退约 20%,优于整体市场。

这间 1992 年才创立的鞋厂,论历史或规模,都明显比不上宝成、丰泰等老前辈,如何突围并做到全球足球鞋代工最大?

“因为专注!我们在产品上非常专注!”志强创办人暨董事长陈维家说,这句话,正是志强贯彻至今的主轴。

志强的故事,要从陈维家身上说起。

▲ 志强创办人暨董事长陈维家。

门槛高,成本多百倍 规模又不大,没人想专门做

辅仁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的他,先进入建筑业,1992 年跟朋友合伙,创立志强。初期以从事鞋业贸易为主,他负责业务,主要工作内容是面对品牌、寻找订单并与工厂沟通。然而随着台湾制鞋业者纷纷将生产基地外移,陈维家发现,身为贸易商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淡化,终于下定决心,由贸易转向制造,自行建厂服务客人。

当时,宝成、丰泰等大厂早已进入中国市场,他身为后进者,在中国已无机会,于是转向越南设厂,初期制造运动鞋,获利率不佳,但,一张订单让他看到新机会。

“大概过了半年,我们有位合伙人接到他老东家转来的(意大利足球鞋品牌)Lotto 订单,才开发出一个新天地—功能性强的足球鞋!”他回忆。

原来,足球鞋相较于其他鞋种,是个门槛高、技术难、量又少的冷灶市场。

一来,“设备要求非常高,在鞋厂里可说是重装备!”一名南部知名鞋材厂主管分析,一般运动鞋开模所需的“拉帮机”一台要价约 4 万元,足球鞋却因为属于高强度运动,特别重视包覆度,需要德国制前帮机、后帮机各一台,当时要价合计 600 多万元,光成本就高出 150 倍。

二来,研发门槛高。足球鞋重视三点:贴合紧密、防寒以及耐潮湿。例如,光是在品检鞋底与鞋面贴合程度的“拉力测试”环节中,足球鞋标准就是运动鞋的 1.14 倍。

此外,踢足球的天气可能从 30 度高温到负 30 度低温,球员习惯穿着鞋子冲凉,还得防寒与耐潮湿。另外,光是一个鞋底,又会依照比赛场地的不同,分成室内底、半硬软底,以及正式比赛用的软钉鞋底等。鞋底的钉子形状更是有方、有圆、有斜,各有其不同制程,量产良率低,做运动鞋的鞋厂,多数敬而远之。

三来,量少。由于足球鞋非日常生活可穿,市场也相对小众。研究显示,全球运动鞋的年产量大约是 242 亿双,足球鞋却仅占1亿双左右,占比连0.5%都不到,偏偏它又因为耗损率高,球员更换极快,因此技术再怎么好,也很难大幅抬高售价。

“这就是全球没有其他厂‘专门做足球鞋’,几乎都只当成产品线一部分的原因。我可以做好几亿双(运动鞋)的生意,做你那个几千万双(足球鞋)的干什么?”陈维家笑道。

但,也正因为这是个冷灶,让志强在众多鞋厂老大哥中,找到立足之地。

志强花了 3 年的时间摸索制程,2003 年,Adidas 为了分散制造地,到越南寻找供应商,是当地唯一专门开发足球鞋者,雀屏中选。

不料,这却是他跟股东分道扬镳的开始。

边执行边安抚 老干部虽拆伙却站稳趋势

除了必须满足品牌客户对于量产能力的要求之外,更要理解品牌客户对于代工厂的“额外”要求,才能挤入品牌代工这个窄门。

“简单说,就是得跟上这些大品牌的脚步,开始做 ESG(分别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陈维家直言,如今 ESG 概念早已深入企业核心;但在 18 年前,连他自己都没听过这个词,要中小型传产管理层接受这些改变,可说难上加难。

例如,要改善劳工环境。以前,越南的工厂非常简陋,平均 200 个人才盖一间厕所。如今品牌明文规定,80 个人就必须设一间厕所,光盖厕所数量就得多 1.5 倍,还要加盖医护室、托儿所、采买救护车等,全都是没想过的额外支出。

又例如,品牌除了 ESG,还同步推行精实管理(Lean Management)。

为了精准掌握每条产线的情况,做即时监测、数据分析等,光是原本的一条大产线,就被细拆成两条小产线做为对照组,这代表设备得多买一倍,工厂几乎全部翻新,花了超过新台币 30 亿元,约是他现在资本额的 1.7 倍。

站在品牌方立场,做这些事理所当然,但是,对于鞋厂来说,这会让生产成本全面提高,还没接到订单,就得先花一笔钱,多数鞋厂老板都不愿意投入资源。

“你想,本来今年赚了 10 亿可以大家分,结果突然得花 5 亿去盖厂,之后还连续 3 年不能分(润),老干部会不会吵著离开?”陈维家坦言,这段是他创业迄今最痛苦的时刻。不做,之后恐再也拿不到大品牌订单;做了,又会面临元老团队的分崩离析。

这种拉扯,就在他“边执行边安抚”的情况下维持了 3 年,最终以股东拆伙、由 6 人锐减为 2 人完结,就连当初带他入行的鞋业师傅,也在离开之列。

一位年资超过 20 年的鞋业主管分析,“很多技术很好的工厂,就是因为没有跟上 ESG,慢慢被品牌淘汰、消失。”这正是陈维家有前瞻性的地方,该主管解释“他不把 ESG 当做成本,而是证明志强‘可以跟品牌站在同一阵线’。”

曾经在志强任职的立绮实业副总经理刘明训形容,陈维家是业务出身,更愿意花心思去理解品牌客户的思考与做事模式。

直接挖角品牌主管 抢先开发新技术,提高效率

对此,他甚至做到多数传产鞋厂不肯去做、也做不来的一件事──愿意大手笔延揽品牌客户的主管加入。目前,志强已有 6 名来自 Adidas、New Balance、UA 等品牌的外国人担任一级技术主管。

他直接借重品牌的眼光和经验,让志强后发先至,近年开发出不少独门技术,例如绷带鞋、为足球鞋增添时尚感的电镀鞋底、以及耗时 4 年与 Nike 共同开发,鞋底与鞋面可一体成型射出(Direct Injection)的技术等,不需要再经过贴合制程,省成本又提高效率。

同业分析,这些技术不少鞋厂也都正陆续研发中,志强的最大优势,能抢先跟品牌客户共同开发,所以能大量生产,而且良率够高;但是,陈维家坦承,大量空降主管带来的不同文化问题,则是另一个未来挑战。

2020 年因为疫情冲击,营收衰退 21.5%,他的应变之道是转做运动休闲鞋,先填满产能度小月,等到赛事重启,再来大展拳脚,迎接世足赛。

他要再次证明,把自己放在客户的立场去思考,烧热冷灶,照样可以做到无可取代。

(作者:蔡茹涵;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转载;首图来源:Flickr/woodleywonderworks CC By 2.0)

2021-03-21 21:03:00

标签:   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商业产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Kotoo科技新闻网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