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KOTOO财情




梅克尔接班人难当!德国制造、能源转型都跛脚

2025-01-21 216


“在梅克尔之后当德国总理,就像是在史恩‧康纳莱之后扮演 007”,《经济学人》比喻。9 月 26 日德国大选,将带来两个确定结果:一是已经执政 16 年的总理梅克尔将下台,二是不论谁成为接班人,都要面对德国经济 3 大挑战。

近来欧元兑美元汇价在9个月低点徘徊,《华尔街日报》解读这是市场押注欧元区复苏比美国慢。身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的德国难辞其咎:今年第2季德国经济成长率1.6%,低于市场预期,“德国的经济反弹正面临风险”,彭博新闻网说。

德国经济反弹不力,源自制造业面临疫情及原料短缺。欧洲最大车厂福斯(VW),今年7月全球汽车交货量下降19%,是今年以来首次单月下降。位于慕尼黑的Ifo研究所指出,8月德国商业信心指数下降幅度超过经济学家预测。该所所长富斯特 (Clemens Fuest) 说,“情势实际上是在恶化”。

机械设备出口首输中国 亟需转型,维持独一无二

但原料短缺只是短期问题,长期来说,德国经济更有三大结构性挑战。

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今年7月报告,2020年中国机械设备出口金额为1,650亿欧元,全球市占率约15.8%,德国则是约15.5%,这是中国在该领域首次超越德国。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甚至预测,2021年机械设备出口,中国将拉大领先优势至逾400亿欧元。

8月德国《明镜》周刊引述该署的研究:“中国竞争者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德国出口商。”据德国经济研究所(IW)数据,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各种工业产品占比,从2000年的50.7%上升到2019年的68.2%。“在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德国可能已经失去与中国竞争的能力”,《明镜》说。

《经济学人》分析,中国制造的一大优势,就是工业部门种类齐全,产品从低阶跨越到中高阶。相形之下,德国不少企业专注利基市场,专业分工的结果,就是缺乏像中国那样横跨各领域的完整产业链。这次疫情导致原物料短缺,对高度专业化的德企冲击不小。彭博新闻网也点出,“一旦德国企业平常依赖的供应链断绝,就很难迅速找到替代品”。

虽然中国制造急起直追,但隐形冠军之父西蒙(Hermann Simon) 在接受《商周》访问时认为:中国人口数是德国17倍,而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有6成在中国设厂生产,“中国制造的绝对金额超越德国,是不可避免的”。

但西蒙也同意,在中国崛起下,德国制造仍必须转型,而“独一无二”是未来生存之道。

“如果丰田今天不卖汽车了,世界也不会怎样”,西蒙告诉《商周》,没有丰田,人们还有日产、福斯汽车可以买。但如果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激光机器停产──这些机器在全球许多工厂中使用,“世界制造业的很大一部分将崩溃”,因此德国制造要维持优势,必须持续保有这个不可替代性。

除此之外,德国制造另一出路,就是品牌价值。今年3月《金融时报》报导,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不考虑在中国建厂生产汽车,理由是德国制造才能够维持保时捷品牌的溢价能力。为了德国制造的声望,即使付出更高劳动力成本也在所不惜。

放眼其他产业,“独特”与“品牌”皆是先行者面临中国竞争的法门。例如智能手机的先驱是苹果、三星,当面临中国平价手机小米等崛起,这些先行者也要转型,不是主打中国无法取代,就是强调品牌价值。德国制造亦然。

排斥上市削弱竞争力 隐形冠军落难且数位落伍

德国“隐形冠军”虽有不可取代性,但现实是它们的市场价值却不高:身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在世界前百大市值公司里,前70名竟没有任何一家德国公司。甚至连独角兽──市场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新创企业,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总数也远低于中、美。

一些分析认为这是德国工匠精神的优点:专注技术,拒绝股市的金钱游戏。但轻视市场估值的结果,长期仍会影响德国企业的竞争力。

西蒙指出,问题之一是收购。“2014年至2020年,中国收购了300家德国公司,其中不乏隐形冠军。”这些中国企业利用股市筹资, 然后以银弹收购有技术的德国企业。这可改编15世纪哲学家马基维利(Nicolas Machiavel)的名言:“技术未必带来黄金,黄金却总能带来技术。”

二是研发。德企不重股市,意味着只能用自己赚的钱来投入研发,不像中、美那些上市企业,可以运用投资人的钱。彭博新闻网引述统计:按规模调整后,中国隐形冠军在研发方面雇用的人数是德国同行的3倍左右。“德国隐形冠军必须反思他们排斥上市的心态”,西蒙在《商周》采访时说。

更深层问题是,德企市场估值偏低,反映了它们并未跟上时代潮流。

以汽车来说,它是德国最重要出口品,但这些汽车绝大部分建立在内燃机上。未来禁止销售内燃机汽车的国家越来越多:挪威计划于2025年逐步淘汰,英国是2030年,欧盟27个成员国则是2035年。英国《连线》(Wired UK)今年7月形容,像德国这样的汽车制造中心,“恐怕将沦为下一个底特律”。

为应对这股趋势,德国福斯砸下数百亿美元向电动车转型。但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福斯汽车这样的财力。欧洲汽车工业的支柱由大约1万家中小型零件供应商组成──其中仅德国就有1,200家。在电动车潮流下,这些德企的产品恐将过时,即使隐形冠军也不例外。

例如赛泽(Selzer) ,这间家族企业坐落在德国西部山区丘陵地带,距离法兰克福有90分钟车程,最近一百年来一直生产电机、变速箱零件。汽车市场转向电动化,对它的业务造成严重打击。自2018年以来,赛泽超过一半员工被解雇;2020年,停止所有学徒制。工程师勃兰登堡(Sybille Brandenburger) 16岁就在该公司工作,至今已经41年,她对英国《连线》表示,“我们都害怕有一天早上我们上班时,大门就关上了”。

此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德国却是落后者。最近一份欧盟报告中,评比对公民提供线上服务的程度,德国在欧盟27个成员国加英国排名第21。“学校电脑老旧,卫生机关依赖传真机,城镇公所很少或根本不提供线上服务──这就是2021年德国的现实。”《德国之声》描述。《华尔街日报》引述安永德国(Ernst & Young Germany)前首席执行官巴斯(Hubert Barth)的话:一些德国蓝筹股公司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有些德国企业试图追上数字化,例如运动品牌龙头阿廸达斯(Adidas)在德国打造智慧制造,一度被视为“工业4.0”的典范。不过阿廸达斯在2016、2017年分别在德、美兴建的两座智慧工厂(Speedfactory),2019年已宣布关闭,将业务移往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中、越。

经济学上有所谓“路径依赖”──后人在前人累积的基础上持续开发,依赖成习后反而带来创新的障碍。像赛泽这样的德国隐形冠军,从产品、技术到员工等一切“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像内燃机这种传统制造基础上。但当内燃机失宠,这些高度专业化的企业难以转换跑道,也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再生能源占比萎缩 官僚主义与民粹阻能源转型

德国原本希望到2022年完全淘汰核电,2038年完全淘汰燃煤电厂。不过,据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煤炭占该国发电27%,跃居最大发电来源。而原本是最大电力来源的风电,占比大幅下降,创下自2018年以来最低水准。整个再生能源占发电占比也从逾半萎缩至44%。

“最新数据显示德国能源转型面临挑战”,《德国之声》说。德国“弃核煤,保再生”原是为环保,但讽刺的是如今能源转型受阻,也是因为环保。

据《欧陆新闻》(Euronews)今年9月报导,“官僚主义和愤怒的当地人正在阻挡能源转型”,例如巴伐利亚引入了1○-H规则,即新的风力涡轮机必须安装在距离最近的住房至少十倍高度的位置。这导致过去两年没有任何一个风力发电案在当地获得许可。

在德国瓦戈斯豪森(Wargolshausen),一场对决甚至持续10年。因为附近农民提出法律诉讼,投资者被迫拆掉新的风力涡轮机基座,改用旧机型取代。“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浪费了600万欧元。不能再这样搞下去了, ”投资者鲁斯(Jürgen Rüth)抱怨道。

同时,能源转型还涉及德国的高电价。德国一般家庭支付的电价是全欧盟最高,一般家庭每度电价(包含税)在去年下半年跃升至0.3欧元,创历史新高。自2000年以来,德国家庭电费已翻一倍:20年前3人家庭平均每月支付电费41欧元,如今是93欧元。

《明镜》周刊指出电价高涨的3个原因:首先,发电厂必须为二氧化碳排放支付越来越高的费用。根据欧盟最新法规,能源生产商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为54欧元。

其次,再生能源表现不如预期。今年以来德国风力不足、天空阴沉,再生能源仅产生87太瓦时(TWh)的电力,而去年同期为103太瓦时。供给跟不上需求,电价自然上涨。

最后,近来欧洲天然气供气量已降至历史低点,天然气价格大涨导致发电成本大增。一些舆论认为这是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公司Gazprom减少天然气供应,向德国施压,以要求完成备受争议的“北溪二号”(Nord Stream 2)管道。这也凸显德国能源依赖外国的现实。

长期而言,德国电力供不应求的现象恐难消失。今年3月路透引述德国审计署报告称,2022年至2025年,德国电网可能会出现4.5吉瓦 (GW) 的缺口,相当于十个大型煤电厂。该报告称,德国经济部推动能源转型“太过乐观,其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令人难以置信。”

虽然如此,不是所有德国企业都承担高电价的后果。企业使用电量越大,平均电价越低。因此,一方面是用电量大的德国能源密集型产业却享有低电价,被欧洲邻国指控为不公平电价补贴。另一方面,德国中小企业因用电量少,支付电价高。由1万家德国中小企业组成的“公平能源转型”组织,发言人纽曼(Ingeborg Neumann)对德国《商报》表示,高电价是“我们竞争力的杀手。”

能源转型20年,德国面临电力供不应求、电价制度与节能矛盾的难题。目前德国主要政党都支持能源转型,但正如《欧陆新闻》说,“德国迫切需要一个更新的、合理的法律架构,来使能源转型发挥作用。”看来,能源转型及其牵动的产业转型问题,恐怕是下一任德国总理的最大挑战。

(作者:杨少强;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转载;首图来源:pixabay)

延伸阅读:

  • 梅克尔 2013 年呼吁如今都要卸任了,8 年了为何工艺大国德国数字化慢吞吞?
2021-09-27 21:10:00

标签:   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商业产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Kotoo科技新闻网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