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平台饱受争议的功能,就是“不喜欢”次数,现在官方决定让这个“不喜欢”次数变不见,减少公众仇恨与酸民的武器。
不喜欢按钮原意是要用来让大众表达不同反应,评估一部影片的内容。但为了保护创作者,YouTube 决定调整这项功能。
YouTube 并非移除功能,公开页面网友不会看到多少人给倒赞拇指,但依然可按不喜欢表达意见。创作者也可透过 YouTube Studio 和其他分析工具看到不喜欢次数统计,如果他们想看。
批评者可能认为这违背网络自主原则,但 YouTube 认为这是为了保护创作者不受恶意骚扰,甚至是组织性诋毁攻击行动。
尽管这现象确实存在,甚至有些团体会针对某些创作者发动恶意负评攻击,但“不喜欢”按钮对一般用户来说依然有意义,特别是看到假新闻、农场影片、钓鱼影片时,用户的不喜欢常可以协助平台抓出这些不良内容。
身为影音平台龙头,每次 UI 修改都影响深远,因此 YouTube 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研究,可能有些读者有发现,YouTube 尝试过修改“不喜欢”文字叙述、调整拇指向下图示,或改变次数与图示相对位置,最终决定采用现在方案,让次数统计隐形。
按赞或负评这件事,并非只困扰 YouTube,Facebook 和 Instagram 也都针对喜欢、不喜欢等情绪按钮有许多调整,不仅出于商业考量,也有法规因素。
美国国会针对网络行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状况,特别召集这些影音平台巨头参与听证,议员关心的不仅心理健康层面,同时也讨论隐私、精准广告、算法带来的假消息扩散等,这些都对 13~17 岁青少年人格发展有深远影响。
尽管相关法令尚未制定,YouTube 也强调并非依据公权力要求而修改,但可以确信这变动是替未来法遵做准备。
从商业角度来说,YouTube 也希望透过修改保护小型独立创作者,一方面确保平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将创作者留在 YouTube,而非跑去其他短影音平台。
总而言之,不久后我们就不会看到有多少人不喜欢这支影片,多多少少减少一点负面情绪。但说到最大的负面情绪,谁又能超越 YouTube 越来越多品质低劣的广告呢?按 1 千次不喜欢都不够。
- YouTube is removing the dislike count on all videos across its platform
(首图来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