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KOTOO财情




美国网络房地产巨头大溃败:当用算法买房,结局就注定了?

2024-11-25 228


Zillow 大裁员两周后,前员工 Jeff 仍有不真实感。

毕竟几周前,他跟一起被裁的近2千位同事一样,都对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和股价节节攀升充满期待,因疫情期间Zillow股价可是扶摇直上增长近30倍,今年初市值一度近500亿美元。对近几季业绩低迷,高层也只说是特定时期影响,公司还是蓄势待发。

但谁也没想到地雷突然爆炸。10月底Zillow发表第三季财报,主要财务指标均远低于预期,房地产业务巨额亏损成为祸根,几天后CEO Rich Barton宣布关闭iBuying业务,并将业务约2千名员工全部裁掉,占公司员工总数四分之一。

事件影响仍在发酵,如今Zillow股价连跌两周近乎腰斩,300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为了尽快收回现金、弥补亏损,Zillow最近还将全美购置约7千套房屋全部甩卖给机构买家。

涉足房地产3年,Zillow不仅没有华丽转身,反而总计亏损超过50亿美元。Zillow失败背后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不涉房产买卖的Zillow 1.0时代

房地产业的科技渗入速度一直很慢,Zillow的房地产讯息入口改革,曾让业界为之一振。2006年前,美国房地产交易讯息高度分散,一般人与房地产业有巨大资讯落差, 买卖双方高度依赖中介机构、房价不透明、区域资讯壁垒高耸等都是长期问题,Zillow出现彻底改变了房地产业资讯流传方式。

Zillow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建立平台集中所有房屋买卖资讯,并供使用者免费查询。Zillow还独家上线Zestimate功能,基于大数据提供卖价和租价预估及范围、历史价格等。历史价格甚至可溯至15年前,并可预测12个月内房价。

超强的房地产资讯整合力,让Zillow以极快速度爆发式增长。成立仅5年,Zillow就宣布那斯达克上市,IPO当日股价大涨79%,为当时最受资本市场追捧的科技公司。

(Source:Zillow)

虽然在房地产界声名大噪,但Zillow本质并不是房地产公司,用创始人的话说,Zillow是房地产媒体,并不提供直接交易,只汇整各类讯息,赚钱模式也类似媒体。2018年涉足房地产业务前,Zillow营收为两大块:一是线上广告收入,高流量带来的广告投放。二是特定市场收入,含高级房产经纪人专案(Premier Agent)和贷款业务。

所谓高级房产经纪人,是指各地房地产经纪人可透过按月或按年付费订阅,于Zillow长期刊登公司或个人资讯以转化客源。贷款业务允许提供抵押贷款机构刊登资讯并按点击量收费。

从Zillow历年财报可看到,高级房产经纪人是Zillow最核心收入来源和增长曲线,Zillow 2018年宣布进入房地产业务前,高阶房产经纪人收入约占整体70%,线上广告和贷款业务都反应平平甚至不断走低。

(Source:Mike DelPrete)

经历爆发性发展十年后,Zillow逐渐意识到只做资讯中介无法持续增长,2015年开始,Zillow增长开始放缓,营收与同期相比从2016年30%左右降至2018年20%以下。最重要的是,Zillow第一增长曲线高阶代理人业务增长似乎也碰到天花板,收入增速都逐年下降。

因此对Zillow来说,找到全新增长业务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于是打起刚兴起的iBuying模式的主意。

(Source:Mike DelPrete)

过于自信的科技投资客

网络时代,人们早习惯用手机点外送、叫计程车、买东西、订旅馆等。那房屋买卖是不是也可直接网络交易呢?在这思考下,提供房地产线上交易的iBuying(Instant Buying)模式应运而生。

卖主只需填写网络表格,网站便会透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分析屋况和周边环境并给个报价,如果卖主接受报价就以全现金购屋,之后简单修缮并再出售。

相较过去卖房先找房产经纪再做Openhouse、接受报价、协商、修缮房屋等繁琐买房流程,iBuying流程最大程度简化,从上市到交易完成只需约两星期,且不需卖家过多精力,对很多想快速脱手房产取得现金的卖家极具吸引力。

▲ iBuying模式前后流程对比。(Source:Zillow)

iBuying盈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平台根据屋况一次性向卖家收取售价6%~10%手续费,比传统房地产中介佣金高约2%,但省去卖主维修费用和时间成本。二是修缮和重新设计装修后,以更高价格卖出赚取差价。

2017年5月,Zillow首次在拉斯维加斯和奥兰多试点iBuying,试水卖屋。尝到小甜头后,Zillow 2018年4月正式宣布开启Zillow Offers业务,从房地产讯息入口走向真正房地产公司,并将转型称做Zillow 2.0的开始。

2019年,Zillow Offers业务高歌猛进,房屋买卖业务收入超过其他业务,比前一年增加250倍,占年度总收入一半以上。Rich甚至公开表示,iBuying业务可在3~5年内为Zillow带来200亿美元年收入,之后每月更要购入5千套房屋。2020年第一季Zillow房屋部分收入首次盈利,业务扩展到全美24城。之后Zillow进入疯狂买买买模式,房屋业务规模越来越大。

▲ Zillow房地产业务推出后营收变化。(Source:Online Marketplaces)

一开始受疫情居家隔离影响,Zillow用户数量、租房和买卖房需求高涨,让Zillow各项业务都爆发增长,加上贷款利率降到历史新低推动房价攀升,Zillow之前买的大量房屋派上用场,赚到巨额差价。连续几季亮眼财报直接推动Zillow股价坐上火箭,暴涨20倍。

此时Zillow对iBuying业务信心满满,不仅不断购房,还宣布要将“杀手锏”Zestimate与Offers业务挂钩。从今年第一季开始,Zillow宣布直接照Zestimate估价全现金买房,进一步简化销售流程,提升交房速度。

Zestimate一直都是Zillow的当家花旦,2006年开始,基于大数据的房屋估价是吸引使用者使用Zillow的一大原因,也是Zestimate,Zillow才陆续拓展到租房、贷款业务。但Zestimate估价只是给使用者参考,从未实际用于房地产交易。

关于Zestimate的估价算法,Zillow至今唯一公开的是开发Zestimate的参考变数,包括房屋位置、基础资讯、地产税、过往交易史等。虽然Zestimate估值常被市场诟病不准确,但Zillow信心满满表示经过十多年测试使用,Zestimate估价误差控制在1.7%以内,完全可用于市场交易。Zillow宣布后接下来两季就用Zestimate估价大举购入数千套房屋,成本近20亿美元。

▲ Zillow 2021年第三季财报。

然而几个月后,Zillow暂停房屋买卖,并交出惨不忍睹的第三季财报。后续故事大家都知道了,Zillow Offers业务关闭,2千员工丢饭碗。

是模式问题还是Zillow的问题?

回顾Zillow入局房地产买卖的历程,从意气风发到黯然离场仅三年。身为市场第二大,Zillow房地产业务轰然倒塌是否代表整个行业的衰落前兆?

Zillow失败可说90%都是决策失误。iBuying业务虽然受供应链和市场环境冲击,仍有潜力可挖掘。

首先Zillow巨额亏损原因之一是大量库存。从Zillow囤房数可看出,第三季Zillow房屋库存到近1万间,即使按均价50万美元一套计算,这些房屋至少价值50亿美元。

此外,Zillow买的房屋都是未经修缮管理的“原始房”,每间房出售前都需翻新,甚至有些要大修,但由于疫情导致建材和工人短缺,大量房屋修缮速度放缓,原本可卖出的房子无法达到挂牌标准就滞压。Zillow原本就不稳固的资金链,压力测试下突然断掉,不得不甩卖房产偿还债务以保持公司财务稳定。

▲ Zillow囤房量。(Source:Mike DelPrete)

除了错误时机大量囤房,另一大失败原因还在Zillow高估自家算法的可靠性。虽然Zestimate算法究竟怎么运作外界无从得知,但从它参考的几个主要变数能看出准确性有待考量。以房屋属性为例,Zillow表示,Zestimate是参考地点、土地面积、居住面积、房间数量、浴室数量等,但实际房屋属性远比单纯数字更复杂,如装潢和维护情况、家电规格、房屋朝向、房间格局等,都需实景或实地勘验。此外,Zestimate一大变数是历史交易价格,这也让很多年代久远、交易次数少的房屋估价准确性降低。

简单说,Zestimate估价对开发商整体开发、户型一致、年份较新且交易频繁的房屋较准确,但并不适用广泛房产估值。Zestimate当作参考没问题,但直接用估价买卖房子,风险就会很大。据统计,Zillow使用Zestimate现金购房后,开价远高于竞争对手,平均价格比市场中位数高6.5万美元。

宣布关闭Zillow Offers当天,Rich终于承认使用Zestimate现金购房是失误。“我们试图使用历史数据和无数模型测试准确预测3~6个月内房价,但发现房价无法被目前模型准确预测,成为安全业务。Zillow目标是做市商,而不是杠杆住房交易商。”

Zillow Offers裁员后,匿名职场论坛Blind有很多前员工抨击公司管理一直很混乱,Zillow并没有聘请专业房地产专家参与算法开发,很多员工对房地产和金融知识一窍不通,还有很高职位和薪水。决策层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做什么决定都是一槌定音,今天研究这个明天研究那个,整体感觉就是一群门外汉进入复杂行业,但又认为自己很懂。

▲ Blind的Zillow员工吐槽。

管理层决策大失误还在为了帮Zillow Offers扩张铺路,建立一支全职房产经纪人队伍,直接惹恼进入房地产业务前Zillow最大客户,房地产经纪公司纷纷转去其他竞争对手平台刊登广告。

新旧核心业务双重打击下,Zillow发展前景蒙上迷雾。截至11月19日,大举买入Zillow的Ark基金女股神Cathie Wood悉数抛售Zillow股票。但Zillow的失败,并不代表iBuying模式也失败,反而Zillow身为iBuying第二大玩家退出市场,给了其他玩家更多空间。

除Zillow外,iBuying最大玩家还有Opendoor和Offerpad,同样市况下,两者都没有和Zillow一样爆炸,也还在持续扩大公司。据最近两周两家第三季财报,Opendoor收入为23亿美元,增长91%。Offerpad收入5.4亿美元,增加30%。

Opendoor是最早提出iBuying模式的公司,近两年收益走势总体稳健,虽然整体业务还未盈利,但房屋户均净收益从损失走向收益。Offpad整体损失也还在可控范围内。可看出虽然iBuying业受特殊时期冲击,但遭受巨额亏损导致业务关闭的只有Zillow。Opendoor表示,自家算法也包括季节性变化,以应付房价波动。

从整个行业角度看,iBuying模式还有很大市场空间。2020年iBuyers房屋购买量仅占美国当季房屋销售总量0.5%,到2021年第三季,已升至1.6%,越来越多卖家开始接受线上交易买卖房屋。

但iBuying问题也很明显。首先房地产为重资产业务,资金链承压能力跟市场热度相关度高,节奏把握不慎就有可能跟Zillow一样。其次估价算法为业务核心,可靠性还未广泛验证,毕竟房地产买卖复杂因素之多,远不是简单数据模型就能囊括。

当然,任何新兴行业都会经历厚积薄发过程。Zillow的失败或许为iBuying业敲响警钟,但从另外角度讲,Zillow也为iBuying发展提供前车之鉴。究竟算法能不能拿来从事房地产,就静待时间验证吧。

(本文由 品玩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Zillow)

延伸阅读:

  • 高估房价可预测性,Zillow 裁员四分之一
2021-11-24 05:54:00

标签:   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商业产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Kotoo科技新闻网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