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KOTOO财情




24 小时敲定两家“AI 制药”合作,阿斯利康想当“制药界 BAT”

2025-04-01 224


有深厚历史的百年制药公司,拥抱 AI 技术嗅觉也没变迟钝,最近案例就是阿斯利康。近日阿斯利康一天内与两家制药公司 Benevolent AI、Scorpion Therapeutics 达成研发合作,将利用两者AI药物开发平台,加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心脏衰竭 (HF)新药开发,以及难成药的转录因数开发抗癌创新疗法。

早在2019年,阿斯利康就与Benevolent AI达成研发协定,合作开发慢性肾脏病和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创新疗法,最新协定扩展合作,上述两种疾病也添加到研发合作项目。与Scorpion Therapeutics合作则希望前者的整合发现平台与癌症精准医药开发专长结合,克服标靶转录因数挑战。

近年阿斯利康数字化医疗布局十分活跃,2021年在杭州设立中国东部总部,藉电商新零售、行动医疗及网络产业基础,聚焦新药研发、医疗器材、医疗数据三大领域,并引入创新型药局新零售模式。

从上述动作看,阿斯利康越来越不满足制药公司这传统人设,但为什么想成为制药业的另类分子?

想制药,阿斯利康为何相中他们?

Benevolent AI和Scorpion Therapeutics都属AI药物发现公司。Benevolent AI成立于2013年,总部在英国伦敦。照融资金额算,Benevolent AI已是欧洲最值钱的人工智能新创,名列全球前五,搭建专有AI药物发现平台,结合约300名世界一流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科学专业知识和完整湿实验室能力,以极高概率交付新候选药物。仅现有管道,就有可能服务超过2.6亿病患,市场机会超过300亿元。

公司业务分为Benevolent Bio和Benevolent Tech两部分,前者主要关注炎症、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及其他罕见疾病研究,后者关注AI生物科学发现应用。阿斯利康看重的正是Benevolent在知识图谱、Al药物发现平台和湿实验室设施等综合能力。

Scorpion Therapeutics是精准肿瘤公司,成立于2020年,总部在美国波士顿,专注癌症肿瘤下一代精准治疗药物研发,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化学和新靶点鉴定结合成一个平台,已推出精准肿瘤2.0药物研发计划。此次与阿斯利康合作就建立于2.0计划,希望针对不可治疗非酶靶点及蛋白质靶点开发治疗候选药物,在同领域药物研发达best-in-class(同类最优)和first-in-class(同类最新)。

两家公司,一家是AI制药业经验老道,研发管道成熟;另一家是癌症领域精准定位,潜力十足,阿斯利康看中这两家,就是选择精熟药物研发。因新药研发是环节多、时间长、风险高的工程,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审批与上市四阶段。

从人体疾病角度看,2万多个可编码蛋白基因,10%~15%与疾病相关,可当成小分子药物标靶少于700种,容易的标靶开发殆尽,剩下都是难度很高或难以成药的标靶,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经济成本才可能成功。

两家公司同样关注临床阶段药物发现,结合药物开发所有领域,从靶点发现、小分子化合物设计及临床试验结果预测,基于人工智能平台支援药物研发每阶段发展。流程升级加速为传统药企药物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找到突破点。

不得不为的自我革命

阿斯利康成立于1999年,是两家公司合并。20多年发展,从自研新药到代理药、从共研新药到医疗服务、从创新孵化到资本合作,不同时代有不同生存方式。阿斯利康发展历程可划分成几阶段:

刚成立的阿斯利康,凭著三大慢性病专利产品取得竞争优势,并以终端市场规模涵盖前端研发成本,20世纪发展一路畅通。然而21世纪前十年,阿斯利康继续吃专利老本,新药研发成本居高不下,研发效率远不如创新型小公司,于是开始一边转移研发中心至第三世界国家,一边维持全球价格系统。

这种瞻前顾后的局面,导致阿斯利康产品线严重“青黄不接”。

2010年后,阿斯利康专利“坐吃山空”,逐渐失去专利保护。 一般专利制度保护下,创新药物厂商不仅能抵挡其他公司模仿,同时还有时间研发新药、培育新兴市场。但没有走出专利低谷的阿斯利康,只能一边拒绝辉瑞并购邀约,一边大幅增加研发投资、并购频率及卖资产。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阿斯利康收购数达14起,四笔交易超过20亿美元。2016年阿斯利康又卖资产达11起,包括小分子感染部门、麻醉部门等。一系列减肥瘦身,为阿斯利康后续路线埋下伏笔。

2015年是阿斯利康发展历程重要一年。这一年公司提出新商业创新构想和市场策略,宣布逐渐从传统制药企业,转向创新医药平台型企业。加速与制药、器材、诊断、数字化、资本等领域的伙伴跨界合作,渗入基层市场微血管。

商业创新也为阿斯利康长期关注的药物研发争取时间,直到2018年,阿斯利康“强化肿瘤管道、维持呼吸管道、打造全新内分泌和泌尿管道”三条路更突显,研发线路140多个产品相继进入大众视野,股价开始回涨。

2019年,中国市场首次成为阿斯利康第二大市场,收入占整体五分之一,阿斯利康更击败辉瑞,坐上中国市场第一把交椅。2020年阿斯利康蝉联中国区市场第一,全年营收53.75亿美元,第二的默沙东和第三罗氏收入都为35亿美元,远远落后阿斯利康。

中国区“稳定输出”让阿斯利康松了口气,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又推了阿斯利康一把。数字化技术与各行业结合在疫情发挥举足轻重作用,医疗健康业尤其如此。医院营运受疫情阻碍,但民众医疗需求有增无减,网络医疗迎接有史以来增长最强劲的发展。阿斯利康的构想中,制药公司不再只开发销售药物,而是“创新平台公司,为患者提供整合型服务的平台”。

如果某公司基于自身产品线,全部精力和资源都集中晚期治疗,没有用在早期预警、疾病诊断,预后管理,无疑增加病患和医保的负担。如果将商业模式从卖药变成卖服务,愿意在数位行销下工夫,不仅能找到潜在使用者、增加销量,涵盖药品销售长尾,还能将其他上下游新产品告知使用者。

本质说也是迎合数位经济时代,用户消费心理与方式变迁的必然之举。长期看,数字化效果一定会显现,影响目标人群和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同时边际成本递减。除了卖药,其他环节也有大量工作要做,如靠物联网,逐渐构建连结各地区、各等级医疗机构的健康物联网络,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到康复全病程管理。

再如寻求本土合作伙伴支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本土医疗习惯、数位环境,都为阿斯利康打造出“中国模式”埋下根基,且全球复制。

2020年阿斯利康发表AI医疗召集令,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寻求与顶尖人工智能公司合作。2021年初,阿斯利康频频促成商业合作,并宣布转型为平台型公司,布局数字化和创新生态。对外合作看,阿斯利康计划推出200款产品,支持150亿美元收入的目标,包括自研、联合开发、代理及投资等。

  • 与昆药集团(医疗大健康)、零氪科技(医疗大数据)、君实生物(港股上市的明星公司)、欧姆龙(器材公司)、橙意家人(数位医疗提供方)等数十家医药公司合作。
  • 将泽桥医生(医疗资讯化)、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深至科技(超声AI)及自己孵化的迪哲医药等企业引至自家生命科学创新园。
  • 与中金资本、高瓴创投、泰格医药、云锋基金、弘晖资本等建立伙伴关系。

从架构调整看,2022年初阿斯利康在中国建立全新事业部──全通路事业部,涵盖县慢病业务部、零售业务部、社区业务部、飞鹰业务部及东五县域市场。

人事调动新设副总裁级职,统管数字化,并整合阿斯利康IT团队、智慧健康创新中心、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和数字化业务四大团队,一齐布局通路与数字化。简单说,阿斯利康想做医药业BAT。

中国区总裁王磊说:“如果觉得这不是和核心治疗领域相关,就尽可能让别人去做,自己不碰,当会议主持人,不用想内容只要参与。或是汽车组装厂,我们做好组装就行了。”

传统制药公司的选择

各种采购政策和数字技术加持下,大批制药公司都顺应时代趋势,思考转型。有像昆药集团这类转型至大健康领域,拓展更大消费群体和规模;有像恒瑞医药一面研制仿制药,一面用更大现金流支援创新药研发;也有像亚虹医药中小企业缩小药品研制规模,仿制药市场走好自己的路。

但更多的是像阿斯利康等巨头转为平台型公司,诺华、武田、辉瑞等也是如此。

诺华全球CEO万思瀚上任后,诺华2018年转型为数据科学和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医药健康公司,并与腾讯智慧医药、方舟健客等达成慢性病合作,共同探索全病程创新管理模式更多可能性。

亚洲最大制药业武田,并没有采取巨头全流程铺展数字化创新模式,而在已有核心产品线附加数字化模组,解决燃眉之急。2017年收购夏尔后,武田紧接完成全球化重组,经营资源集中癌症、消化器官、中枢神经等核心业务,围绕这几项核心药物搭建“肠胃疾病+数据”、“精神疾病+患者服务”、“AI+新药发现及孵化器”三专案。

辉瑞则因中国区带量采购政策,核心产品业绩表现平平,2020年开始增加新销售通路布局,并在2021年初宣布设立独立市场团队,开发新数位平台、电子商务管道、网络医院、-合作伙伴关系和许多其他新措施,支援所有营业单位。

总之,这些企业无不在布局数字化。一方面看到未来趋势:数字化知识和资讯成为新关键生产要素,平台化重塑创新经济的新生产关系。另一方面,外界环境逼迫:新冠肺炎疫情、新医改使制药公司数字化转型必须提前。

从AI制药到研发合作,从传统制药业到平台巨头,数字化转型暗含更多时代命题,折射业界和公司不断变化的需求。制药业的发展,要跟紧时代大趋势,“AI+数字化”组合或是必然的走向。

(本文由 雷锋网 授权转载;图片来源:阿斯利康)

2022-02-18 12:02:00

标签:   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商业产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Kotoo科技新闻网 Kotoo Kotoo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Kotoo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KOTOO商业产经 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资讯头条 kotoo科技 kotoo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225